查看原文
其他

门当户对错了吗?

2017-07-17 辛上邪 决策

点击上方蓝色“决策”,选择成为更好的自己

小两口幸福与否要靠自己相处愉快,而不是父母们的征婚指数。没有你情我愿,父母的公园苦守都是瞎忙活。

作者:辛上邪


北京某公园的相亲角


北京各大公园的相亲角的征婚条件又上了头条。这些条件早已存在,不是新闻,只是被记者集中起来曝光,才让大家嘘唏不已。户口、故乡、房产状况、学历、职业、甚至属相、家族病史都有精确的算法。


图片来源:凤凰weekly


上海的状况也类似。南京有的家长要求对方十代都要是南京人。加拿大的自媒体跟着凑热闹,也做出来加拿大大陆居民的择偶标准数据,把户口换成移民身份而已。有网友评论,“牲口市场”、“想到了骡马市”、“难怪离婚率高”。


一方面是一针见血的评论,一方面是父母们执着的坚持。坚持的鄙视批评的是不懂现实,批评的是认为坚持的是现实到把孩子当成了商品在出售。


门当户对究竟对不对?



—  01  —

木心说,小时候家里的下人们收拾房间换了摆设,他母亲责怪下人们“连明朝的东西都拿出来了”。娘家如果没有,焉能分清宋明器物之不同?


梁实秋回忆他母亲,每天如何细心地为婆母熬燕窝,婆母对媳妇的手艺相当肯定——只愿意吃媳妇做的。如果是仆妇们代劳,老太太一吃便知道。仆妇没吃过燕窝,再细心也不如吃过的媳妇更能体会怎么挑才算干净。


木心的母亲、梁实秋的母亲都是从大户人家嫁到大户人家,标准的门当户对,否则来了婆家才现学文玩、补品,恐怕是来不及,担当不起婆家的主妇一职。


《四世同堂》的小文夫妇都出自败落的大家庭,攒点钱就惦记着淘换件红木家具,就算买到一只梨,俩人也能想到找块山楂糕做京糕梨丝。这就是默契。而不会一个人在配山楂糕呢,另一个已经拿起来梨来咔咔吃完了,或者嫌讲究的那个太麻烦,不就是一只梨嘛,怎么吃不是吃?



—  02  —

门不当户不对引发的婚恋问题太普遍。不止是家庭出身,双方受教育程度、籍贯故乡等,般配与否都影响幸福指数。


王海鸰的《新结婚时代》中,高知家庭出身的顾小西嫁给了农民的儿子何建国。除了文化修养、观念意识的多种冲突外,何建国家里没完没了的亲戚来北京看病就够让顾小西和她当医生的妈妈疲于应付了。尽管小说中两人离婚又复合,但如果何建国的亲戚还是无休止地奔涌而来,他俩的婚姻真是堪忧。


一位物理学博士在意颜值,找了位高中毕业的商场售货员。相处一段时间后,他抱怨女友对浩瀚的星空不感兴趣,跟她讲不清楚“黑洞”。我建议他看看美剧《生活大爆炸》中佩妮和几位学霸相处中闹出多少笑话、谢耳朵和他的艾米是如何斗智斗勇。


有对朋友离婚,起因是主食吃什么常年争执。他俩是大学同学,女方是北方人、习惯吃面;男方是南方人,无饭不饱。恋爱时不怎么做饭,爱吃什么买什么;结婚后米还是面的选择成了主要矛盾。这个矛盾引发出来爱与不爱、谁为谁妥协,最后分手告终。



—  03  —

门当户对的好处是你说的我秒懂、你不说的我也懂,减少沟通成本;你要的也是我想要的,你不喜欢的我也不喜欢,减少冲突;你家里能给的我家里也能给,你家里伸手要的我家里也伸手要,谁也不觉得吃亏,利于心理平衡。


毕竟生活离不开现实。户口、房屋、收入、出身、籍贯、受教育程度、外貌、性格、健康都是现实。如果不讲究,贫困山区的男子就不会找不到媳妇了。但是为什么讲究了这些,还是过不好日子?因为遗漏了最重要的。



—  04  —

门当户对的核心是价值观一致。


价值观是判断对错、进行取舍的标准,大到善恶是非,小到是否买打折商品,都包含其间。日常生活中,购物最能考验夫妻的某些价值观是否趋同。


有对亲戚夫妇非常在意商品的质量,他们家的东西都是精挑细选而来的。他们也不是很有钱,但是买东西不怕贵,一定要上品,对工艺也在乎,绝不凑合。常常为了买一件合心的家具跑十几趟家具城,每次去还都要逛遍。


另一对朋友正相反,夫妻俩买东西追求的是经济实惠。能买四块钱的,绝不买四块五的。他们如果去买家具,也会逛遍家具城,不过比较得更多是价格。


我们家人懒,买东西希望的是快捷。如果能网购的决不愿意去实体店看货。这样的结果是买来的东西价格不会实惠、品质也不会上乘。他们两家都劝过我们,这样购物吃亏太大,但是对我们这样将逛店视作酷刑的人来说,似乎也没有更好的方法。


生活中的摩擦都是小事引发,很少因为美国大选谁当总统意见不合而导致夫妻离婚的。无论各种物质条件如何般配,观念如果相左,是很难和平相处。所有的“懂”或者“不懂”都是观念的沟通。是否愿意忍让也是一样——夫妻两人看中的是什么。如果认为各自的面子最重要,那必然大打出手



—  05  —

眼界要相似,看到的世界才一样。


一对朋友的移民的经过很有戏剧性。两人都是北漂+小白,本来追求的是有朝一日在北京买房。结婚后第二年,丈夫被派到美国出差,回去后丈夫建议移民。两人的工作当时都在走上坡路,妻子认为丈夫是异想天开。结婚后第八年,妻子有机会去美国出差,回来后立即和丈夫说,“咱们移民吧。”他俩看到了一样的世界,妻子理解了丈夫对美国的描绘。


世界虽然很大,可每个人看到的其实只有一点点。在意什么,看到什么。很多年前,我和闺蜜在街上走,我俩同时惊呼了一声。她说“这么快就出来了,我昨天刚看到”,我说‘是啊,我也这两天正惦记呢。” 她说“咱俩去买吧”,我说好。她问我想要什么颜色的,我说门票分第几排,不分颜色吧。原来她看到的是某个大品牌刚上市的包包,我看到的是演唱会的海报。


以前有个住在楼上的邻居吐槽她的婆婆。有一天下班回家,婆婆说:“你的那个广口的花瓶很好,我拿来腌糖蒜了,就可惜没盖子,只能用保鲜膜蒙起来。”门厅里插着干花的花瓶被拿去腌糖蒜,干花被扔了,因为婆婆觉得摆一束干了的花完全没用。她认为的美不是她认为的美。



—  06  —

精神还是物质,双方的追求趋向要一致。


曾拜访过一对老画家夫妇,没有孩子,相濡以沫几十年。去看他们的时候,他们早已退休,住在京郊一个山沟里。每周有人帮他们采买食物,定期单位来车带他们检查身体,两个人不觉得有什么不便。那天一定要留我吃午饭。午饭真的是粗茶淡饭,老两口也甘之如饴。吃饭时说起来,有一次画画用的橡皮不知道怎么裹在太太的袖子里,煮粥的时候连着橡皮一起煮了。一锅粥吃完了才看到橡皮。说完了两个人都哈哈大笑。他俩每天的生活是上、下午各自画画,晚饭后一起遛弯儿。外人看他们可能觉得生活简陋,可是他们自己感到称心满足。


陆文夫的《美食家》中,昔日的大资本家朱自治就是因为爱吃,在解放后找不到美食,投奔到被国民党政客遗弃的小妾孔碧霞那里。两个人因美食而生情,从吃在一处到住在一处,最后结了婚。“人们每天早晨都看见朱自治夫妇上菜场。两个人穿着整齐,一个拎篮,一个拎包,一个人的膀子套在另一个的膀子里,惹得行人侧目而视。”


 “你耕田来我织布”就比较容易和谐,“你读书来我织布”就比较不容易和谐。即使你心甘情愿地为了供我读书而包揽一切家务,我还嫌你思想落后没有办法聊天呢。



—  07  —

婚姻在现代受到挑战的一大原因是,社会发展、分工细化,人们可以不必依靠婚姻来保障生存。不像古代的农耕时期,家里没有男人下地种地,没有女人做饭织布,生活很难维系。失去了物质方面需要的迫切性,现代婚姻的和谐更依赖夫妻从思想到行动上的种种共鸣。共鸣离不开相似的价值观、眼界意识、追求爱好等等。


所谓岁月静好,就是陈道明做皮具,杜宪绣花。两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或者各自默默地做着手中的活儿。倘若杜宪经常催促陈道明去接戏赚钱,嫌他在家耗着浪费时间,恐怕岁月就没法静好了。或者杜宪整天想拉着陈道明去逛街,打了飞的去巴黎看时装秀,岁月也没法静好。


“当对”是必须的,但要认清选择方向。“当对”应该看中的是内心世界的旗鼓相当。而更重要的是,小两口幸福与否要靠自己相处愉快,而不是父母们的征婚指数。没有你情我愿,父母的公园苦守都是瞎忙活


长文看完了,别忘了点赞及转发分享啊~~

【决策原创作品,版权所有】

商务合作请加QQ331234769

这是一个专门为上升中的你打造的经验分享类公号

所有文字都是真实案例、切身体会、理性分析

不灌水、不煽情、非鸡汤


认识我之后

你比从前更优秀

决策(微信ID:juece2015)

选择正确,你的努力才有价值

长按二维码后识别关注

不是每个变质的婚姻,都能等到岳父拿刀拯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